高校嘗試取消績點,一小步背后是馬拉松
學生評價體系不是一個單一的系統,簡單的“單兵突進”可能拽不動長期以來的教學慣性。與其環環相扣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改革也要跟上。而這些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如何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
長久以來,績點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就像高考分數一樣分分必爭,零點幾分的差距關系著學生保研、出國、就業等前途命運。近日,北京大學校報發文《放棄績點——成績評定改革在“生科”》,深入報道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展開成績評定試點改革、放棄GPA排名、實行“等級制”的評定方式,迅速引發熱議。
不僅是北京大學,已有多所高校嘗試取消績點。值得肯定的是,這是高校學生評價體系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以往,在“績點為王”的驅動下,的確會產生與學生個人發展需求、教師教學理念改革等諸多方面的偏離與錯位。
很多大學生為無謂的“內卷”感到身心俱疲,又迫不得已迎合眾多“形式主義”的規則。有些作業明明寫幾頁就足以說明問題,“內卷”的結果是作業堆積到幾十頁,就為了打動老師,拿一個高分。學生選課的標準也往往不僅圍繞興趣愛好,更要先比較各門課老師的打分習慣。
感到疲憊的不只是學生。有教師稱,每到期末被學生逼著畫重點,盡管他跟學生解釋,學習不是為了這些所謂的“重點”,考試也不會簡單考這些知識點,學生還是會指責他不負責任,并提出其他教師都是畫好重點幫助學生復習。在如此僵化的師生互動中,很多很好的教學理念改革都舉步維艱。
將學生評價標準的“細線條”改為“粗線條”,這是改革向前邁出的一小步,背后還有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要跑。學生評價體系不是一個單一的系統,簡單的“單兵突進”可能拽不動長期以來的教學慣性。與其環環相扣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改革也要跟上。而這些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如何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
而就評價體系而言,保證其公正可行,避免讓學生轉移到另一個賽道上繼續“內卷”至關重要。一些高校選擇更加綜合的方式考查學生,如科研實踐、學生工作、社會公益等,如何更為公正客觀地評價這些實踐成果,避免出現“花錢買志愿服務時長”這類問題,需要好好地進行制度設計。
任何評價體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不斷地根據現實的反饋進行調整和完善。因此,高??山⒁粋€持續的評價體系反饋機制,鼓勵學生、教師就評價體系進行反饋,并在改革過程中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讓改革的腳步更加貼近實際,腳踏實地。
(齊魯晚報 評論員 范佳)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09月07日 20:31:20
- 2024年09月07日 18:26:12
- 2024年09月07日 13:59:03
- 2024年09月07日 13:00:40
- 2024年09月07日 10:07:10
- 2024年09月07日 08:32:44
- 2024年09月06日 15:10:23
- 2024年09月06日 13:44:25
- 2024年09月06日 11:04:01
- 2024年09月06日 10: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