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ong id="p1esy"></strong>

    北京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居全國之首

    分享到:

    北京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居全國之首

    2024年05月20日 09:58 來源:新京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當天,2024北京博物館月在大運河博物館啟動?;顒悠陂g,觀眾可以漫步文創市集,可以在博物館的露天空間欣賞電影,還可以在博物館里感受“紙墨書香”,真正讓博物館融入日常生活。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資源得天獨厚,類型豐富多樣。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館之城”,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達到28家,穩居全國各城市之首。

      逛博物館成出游新風尚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一票難求”,相約逛博物館已成為假期出游新風尚。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和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游客近4000萬人次,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超200萬觀眾走進北京地區博物館,同比增長約30%,創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地區博物館舉辦109項展覽和活動,不少博物館推出延時開放、打折促銷等活動,深受觀眾喜愛。

      5月1日,“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展覽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2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內,500米展線長度溯源歷史的恢弘畫卷。這是北京地區首次舉辦大規模貞觀主題文物展。沉浸式的展陳空間,利用光影、數字多媒體、場景還原等展示手法,引領觀眾穿越時光,感受貞觀年間國泰民安、包容開放、文化多元的盛世圖景。

      同日,改造后的“水生生物館”(水族館)亮相國家自然博物館,引得觀眾紛紛打卡拍照。沿著指示牌向前走,兩旁墻上的藍色壁畫讓人提前進入神秘的海洋世界,最接近入口的是大型淡水魚類展區,在鯊魚池和海底隧道展區,能看到烏翅真鯊、三湖慈鯛、大眼海鰱等多種活體生物,還可以一睹珍貴的大型中華鱘標本和鎮館之寶矛尾魚標本。

      作為國家自然博物館中獨一無二的活體生物展示區,該場館為公眾提供沉浸式的觀察體驗,觀眾能夠近距離觀察眾多門類水生生物的生活狀態,深入了解水生生物獨特的習性和行為特征。

      各家博物館各顯神通,首都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郭守敬紀念館等推出了“惜物養德,勤儉為用”傳統技藝體驗活動、《春之歌》沉浸式體驗活動、“運河上的勞動號子”非遺傳承展示活動等多項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讓觀眾實現“花樣打卡”。

      一些隱藏在胡同街巷里的小眾博物館也悄然走紅,掀起一股旅游新風尚。在位于東二環邊上、有著近600年歷史的智化寺,當悠悠古樂響起,觀眾便能伴隨古建感受歷史;在有著“京西小故宮”之稱的萬壽寺里,觀眾可以學習傳統女紅技藝、認識榫卯結構;在白塔寺,觀眾可以逛展覽、喝上一杯網紅咖啡,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織。

      讓博物館和城市融合得更緊密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博物館備案數量達到6833家,2023年總計參觀數量12.9億人次,舉辦展覽4萬多個,舉辦教育活動38萬多個。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3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43項,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而散落在廣袤大地上的博物館,則是人類文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不久前,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于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的公示》,位于北京的10家博物館入選,其中中央博物館8家、市屬博物館2家——園林博物館和香山革命紀念館。

      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為在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中榮獲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北京10家博物館授牌。至此,北京國家一級博物館在原有18家基礎上,增加到28家,穩居全國各城市之首。

      從備案博物館數量來看,北京不是全國最多的,但門類非常齊全?!笆裁礃拥牟┪镳^才是一個好的博物館?只有人們熱愛這個博物館,把它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休閑的時間就想來,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博物館才是好的博物館?!?019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一次演講中如是說。

      如何打造一座“博物館之城”?北京一直在積極探索。

      從2020年正式提出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到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發現一批、培育一批“類博物館”,再到“北京博物館云”微信小程序上線,北京的博物館體系趨于完整。

      與此同時,貼心的服務、更新的展陳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今年春節期間,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百余家博物館開放,多家博物館除夕不打烊,邀請觀眾過一場“文化年”;首都博物館基本陳列18年來首次大規模換展,一批近年來北京地區的考古新發現、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首次與觀眾見面;先農壇神倉建筑群移建200多年來首次開放,觀眾可近距離感受皇家祭祀和農耕文化。

      今年是“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關鍵一年,《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4年—2035年)》將正式發布。

      同時,一批新館開工建設,如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將完成地下主體結構施工,西山永定河博物館將立項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等一批新館將亮相;備案博物館和“類博物館”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將推動新增15家以上備案博物館,培育并掛牌26家“類博物館”。

      “‘館城融合’是我們正在推進的目標,希望讓博物館和城市融合得更緊密,和人們的生活融合得更密切,學生可以在博物館里上課,博物館也可以‘走進’社區、車站,讓大家隨時隨地感受到‘博物館之城’的氛圍,最終把北京打造成一座‘全域活態博物館’?!北本┦形奈锞贮h組書記、局長陳名杰表示。

      讓博物館成為“第二課堂”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呼應這一主題,2024北京博物館月活動的口號定為“博物館之城——讓學習更快樂”。

      “博物館教育一直是大教育體系里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個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每個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汲取養分?!敝袊┪镳^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劉超英說。

      近年來,讓博物館成為“第二課堂”已成業界共識。專家講座、體驗活動、研學營,博物館正在嘗試開展各種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文化和科學的魅力。

      “右邊這具恐龍標本就是中國人獨立尋找、挖掘并研究的第一具恐龍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它的發現者就是國家自然博物館第一任館長——楊鍾健?!?月18日上午,在國家自然博物館里,一位科普工作人員向觀眾講解展品背后的歷史和趣聞。

      當天,館內還開展了“博物館的光輝由你點亮”、古詩里的健康知識等活動?!安┪镳^日吸引更多觀眾了解和關注博物館,利用博物館實現‘終身學習’。此次活動方式豐富多樣,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被顒迂撠熑吮硎?。

      曾見證清朝從盛世到衰落歷史進程的恭王府,如今也是公眾感受文化、學習知識的好去處。

      “同學們有誰知道,建筑上的彩畫是用來做什么的?”5月15日下午,恭王府博物館里,講解員老師指著建筑上的彩畫,詢問北京三家店鐵路中學的學生們。

      待同學們說出“美觀”后,她指出,“美觀只是其中一個功能,還有防腐、體現建筑級別和建筑功能。比如,這間房子是祭祀用的、那間房子是用來休閑娛樂的。此外,彩畫還能用來掩蓋木頭的缺陷?!?/p>

      盡管北京已入夏,天氣炎熱,但同學們還是興致勃勃地穿梭在恭王府中,對府里的建筑、布局、造景等都充滿好奇。

      作為國際博物館日的系列活動,恭王府還推出了講座《淺析恭王府園林》、美育工作坊《園林線路上的風景》以及網絡直播課《研古筑今——科學工藝照亮古建保護之路營造與新生》等,為公眾開啟一扇博物館之門,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同時,借助教育的力量,讓更多公眾得以參與到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之中。

      此外,一批“小而?!钡念惒┪镳^也積極和學校合作,推出主題性教育活動。去年3月24日,北京首家“類博物館”崇德堂匾額博物館掛牌開放。一年后,該館正式掛牌為朝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們主要是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走進博物館,通過眼看、耳聽、體驗的方式提高參觀學習效果,還會舉辦專場授課內容,針對不同群體傳播不同道德文化的內容,引導大家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别^長李培義介紹。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復旦大學博物館館長鄭奕近日也指出,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結合,已成為博物館事業發達國家的普遍行為?!捌渲?,參觀博物館是最基本和普遍的教育活動。博物館要立足展覽主題、內容和形式,從深度上開展一系列延伸和拓展型教育活動,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觀眾在館內的逗留時間,為他們呈現精彩、難忘并有意義的博物館之旅?!?/p>

      在博物館里做科研,為科普提供支撐

      近年來,隨著研學市場的擴大,也出現了良莠不齊、流于形式等問題。如何讓博物館教育真正發揮作用,避免成為走馬觀花的“打卡式學習”?

      國家自然博物館科普部主任趙洪濤認為,博物館設計的教育活動,應該符合該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對標課程標準?!安┪镳^本身就是一個情景式學習場景,展覽做得好,孩子們來了眼前一亮,可以進一步吸引他們了解相關知識。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通過主動學習得到的知識,遠比‘灌輸式教育’效果要好?!?/p>

      他也指出,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設計活動,讓孩子體驗,受眾范圍肯定有限?!盎顒拥钠焚|和受眾范圍其實存在矛盾,如何在大范圍的參觀和探究式學習之間尋找平衡點,這也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內容?!?/p>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其實一直比較受中學生歡迎,因為和他們身邊的事,和科學課、生物課有很大關聯。我們發現,尤其是‘雙減’之后,學校對博物館課程的要求,不是簡單局限于上一兩次課,而是上一學期的課,這就要求博物館設計系列性的課程,每家博物館都需要有那么幾節能夠拿得出手的課程?!壁w洪濤說。

      他表示,自去年揭牌以來,國家自然博物館一直在提升教育活動品質,目前科普團隊有工作人員20人左右,與其他博物館相比,數量較多?!俺藦娀┪镳^之夜’‘環境自然日’等已有品牌,我們下一步也要嘗試建立新的品牌教育活動?!?/p>

      科研也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關注的重點?!霸诓┪镳^里做科研,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科普工作提供支撐?!眹易匀徊┪镳^地球科學部副主任王寶鵬表示,“目前,不管是基本陳列還是臨時展覽,都是我們館內人員來做。待新館建好之后,我們的目標是組建一個近200人的科研團隊,建設一座研究型的博物館?!?/p>

      據了解,建設研究型博物館,也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博物館改革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曾指出,深化學術研究是博物館發展的永恒主題。博物館的科學研究仍是以“物”為中心的,規模龐大、門類豐富、形態多樣的館藏文物都是代表性物證,完全可以通過學術研究構建起中華文化的物化表達體系,達到以物證史、以物說史、以史明理的目的。

      不少博物館已經在制度保障、人才管理、平臺搭建等方面發力。比如,故宮博物院提出“學術故宮”的理念,建設了一支穩定、開展多學科研究的學術團隊,若干開放包容的學術交流平臺和一系列高品質的學術成果發表陣地。

      “不過,目前國內博物館科研能力存在總體偏弱的情況,與公眾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眲⒊⒈硎?,“進一步強化科研,才能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務?!?/p>

      新京報記者 展圣潔

    【編輯:李巖】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欧美日韩看片片在线人成,欧美激情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1. <strong id="p1esy"></strong>